肿瘤患者常伴随疼痛、水肿、瘙痒等局部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指出:中医外治技术凭借 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 的特点,在缓解局部症状方面颇有优势。
缓解疼痛与水肿
针对肿瘤引发的疼痛,周树林院长推荐中药贴敷疗法。依据 “内病外治” 理论,选用乳香、没药、延胡索等活血止痛药材,辅以透皮剂制成膏药,直接贴敷于疼痛部位。
临床中,骨转移疼痛患者使用含马钱子、细辛的中药贴剂后,疼痛评分平均降低 3 分,且避免了口服止痛药的肝肾损伤风险。
对于肢体水肿,以芒硝、大黄等制成的消肿贴,通过皮部吸收,促进水液代谢,能减轻局部肿胀。
改善局部循环与功能
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常出现肢体麻木、畏寒等症状,艾灸疗法可发挥温通经络的作用。周树林院长介绍:选取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艾条温和灸,能激发经气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
曾有结直肠瘤术后患者,因化疗导致手足麻木,经连续 2 周艾灸治疗后,麻木感明显缓解,肢体活动能力提升。
缓解皮肤与黏膜不适
放疗后皮肤瘙痒、溃烂及化疗后手足综合征是常见难题。中医采用苦参、地肤子、白鲜皮等清热解毒、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,通过热力与药力协同作用,直达病所。
临床数据显示,坚持中药熏洗的患者,皮肤瘙痒缓解率约 80%,且熏洗过程舒适无副作用。对于口腔黏膜炎,以金银花、薄荷等煎汤含漱,可消炎止痛,促进黏膜修复。
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总结:“中医外治技术通过体表给药、穴位刺激等方式,直接作用于病灶,既能快速缓解症状,又可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,将中医外治与内服药相结合,能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”